国学经典的古诗有:
【资料图】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之道,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亲近民众,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文:如果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不能达到千里之地;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成浩瀚的江河。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
用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赤壁杜牧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诗中的《*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
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从抒*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
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行路难李白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未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关系到两个典故:姜太公曾经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
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
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诗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表现出了对未来、对前途的美好希望。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书愤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或谁堪伯仲间。这儿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
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
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睁相应湘江阔,普竹丛深日向西。面对“雨昏”“花落”这眼前之景,游子本已感到凄迷与伤感;但诗人又用了“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典故,不由让人勾起了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这样。在时空的穿梭交错中,闻鹧鸪之啼,不觉更感哀怨凄恻。
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朝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动,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王昌龄诗句:“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鲁迅:原名周树人,“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薄至清:“至清”取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浩然出自《孟子》:“君子善养浩然之气。”
傅楚:语出《孟子・ 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欲其子之齐语也,
则使齐语也,则使齐傅诸?使楚人傅诺?
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左之有千里马。”
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大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为《太史公书》序路,以拾遗补缺,成一家言。”
孔学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雨殆。”
孙三省:“三省”语出《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
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取虚心节高之意。“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张驰:语出《孔记・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弛雨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
韩三友:语出左诗“推李杏疾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夜。”
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之为美”、“德不孤,必有邻。”
肖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效《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温知新:出自《论语》“温故而知新”。
你大概讲的是这首诗吧。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i,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
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
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
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
廊索句,吟曰:“鹫岭郁���i,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畅伐扳和殖古帮汰爆咯点长明灯,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
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
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i,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x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典故是古诗词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作者通过借用典故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内涵。了解典故的出处及在诗词中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
近几年的中考,有些省市在考查古诗词赏析时,也涉及到了诗词中的典故。如下列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下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典故作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对初三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x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担心你不满意特意找了许多,你可以随便找一句喔! 希望你能得到怎样中意的句子! 祝你开心每一天!^-^。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典故是古诗词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通过借用典故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内涵。了解典故的出处及在诗词中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近几年的中考,有些省市在考查古诗词赏析时,也涉及到了诗词中的典故。如下列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下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典故作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对初三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x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担心你不满意特意找了许多,你可以随便找一句喔!
希望你能得到怎样中意的句子!
祝你开心每一天!^-^
屈原共有诗作25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一篇。
以下选其中5篇节作为简单介绍:
1、《离骚》
原文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o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2、《九歌・国殇》
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①饣髅�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3、《九歌・东皇太一》
原文节选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G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①廪怨模�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译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精美的瑶席玉��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4、《渔父》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f其�r?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ざ�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5、《天问》
原文节选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能统计周全?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